有幾個名字,你一定要記住:

林亞秀,堅持保留聾人文化的原貌
金惠雯,專賣用山上歌聲種出來的菜
郭秋良,渾身充滿冒險因子的探險家
陳銘哲,戰勝命運的生命鬥士
趙立真,解開孩子學習中文字的密碼
李毓蓉,在環保組織裡摸索人生方向
洪佃玠,立志用生物農藥改善自然環境
顧允岡,三十歲下鄉當農夫



以上幾位勇於逐夢的朋友,是第四屆(2007)「The Keep Walking Fund夢想資助計畫」的「圓夢起步金獎」與「圓夢學堂獎」的得主。
每次替這個夢想資助計畫出書,心裡總是很高興。
其實,印書小舖創立的頭一年,我也想過要來申請這個計畫。那時候自費出版在臺灣還是個不太成熟的個人化服務,我那時候相信,幫助所有人都能輕鬆出書,應該會是個不錯的夢想實踐計畫。後來我可能是太忙沒有申請,公司即便曾經苦到想關門,但咬著牙還是撐到了做出口碑漸入佳境。沒想到幾年後竟有機會來幫Keep Walking出書,替這些夢想家留下記錄,果然我與這些夢想實踐者還是挺接近。Keep Walking每年都投入經費來資助這些夢想家,這個直接將公益宣傳經費拿來助益個人的作法,我個人相當認同。也許宣傳上的直接效益不大,但對品牌價值與社會責任來講,卻是利己又利他。
每次書一從裝訂廠送過來,我就會安排時間把這些夢想實踐者的故事看完。看著夢想家如何在社會現實的包圍中堅持理念開闢自己的路,我們心中的夢想幼苗會跟著探出頭來,一同呼吸夢想家的特有氣息。
郭秋良,一位快五十歲的分子生物學博士,想要「駕駛帆船到北極尋找瀕臨絕種的獨角鯨」,他一上台領獎時就泣不成聲,因為他是最後一位領獎者,看到其他得獎者的夢想都和「公益」有關,他感動得落淚,卻覺得自己「只是一個瘋子」。不過我想「瘋子」應該是所有開創新境界的夢想者必備的特質之一吧,也難怪這個超級愛玩的探險家會讓評審們慧眼識英雄。
我學人類學的時候,接觸到「田野」(fieldwork)與「文化」的概念。林亞秀搜集、拼湊聾人文化原貌的故事頗吸引我。她去尋訪許多資深聾人,記錄下他們的語言──自然手語,並期望可以建立其資料庫,這種「文化探險」對別人來講也可能是傻子或瘋子才會做的事。
對一個可能「注定要沒落」的手語文化,是否值得在投入時間與自己的青春來保留它?這個人類學與民俗學者常問的問題,林亞秀也碰到了。但某方面來講,當各國競相向聯合國申請認定「文化遺產」時,若沒有前人或一些頑固的堅持者執意要將「注定要沒落」的文化保留下來,今人又哪有「遺產」可引以自傲呢?


其實,有機會我想多寫一點這些故事,讓大家多看看夢想者的逐夢過程,因為這些故事合輯都是限量發行,市面上沒賣。不過這些人的故事可能網路上加減都找得到,所以我還是得停止敲鍵盤,留點時間去逐我自己的大夢了。
Keep Walking在我們這兒出過兩本合輯了,第三本(第五屆)也在加緊製作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費出書找白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