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在老貓的「內容推進實驗室」裡〈只見電子不見書〉發表的迴響,該文內容大意是說台灣的電子書產業焦點都錯放在硬體,是搞錯方向了:

 

以上討論真精彩,現在才看到真是可惜。幾點想法如下:
1.建議先正名一下,避免大家都搞錯了。
「電子書」應該是「電子化的書」,是軟體、是內容。
硬體那個,以後可否努力改名叫「電讀機」或「閱讀器」之類的,免得我們在講「電子書」的產值或前景如何又如何時,大家其實根本是在講不同的東東。
2.一間連鎖超商,若可賣的品項少得可憐,開設數千家也不會有產值啦。內容第一,贊成!我認為政府支持電子產業慣了,知道他們很有做到世界第一的競爭力,因此自然就靠產業開發經費與廠商資源較充沛的經濟部去推動,但「書」是文化產業,只靠經濟部帶頭衝,應該是選錯將軍弄錯主帥了吧。既然硬體是配角,內容才是王,那「電子書」的內容該是哪個部門來帶頭拼?大家想一想吧。
3.既然電子書製作成本高又麻煩,既然「電讀器」已經有太多資源與廠商主動會去做,既然搞「電子書」的廠商都各自為政各做各的大餅夢,那政府該做什麼?
不是很簡單嗎,就是把經費與資源集中去創建一個免費替所有出版社「做電子書」(即將書數位化)的整合平台,讓出版社只要丟書進去,就不用煩惱電子書如何產生、成本如何降低的問題了。至於「電子書」做好後,要由出版社自己去跟通路合作,還是統一由政府去跟通路喬,那又是另一個問題,但至少一個龐大的電子書庫可以快速產生,讀者才有購買意願(書少誰要買?)、電讀機才賣得出去吧。沒內容、沒買氣,電讀機只能一直降價還賣不完。

幾點簡單想法跟大家分享。若這個免費平台做出來了,記得通知我啦。(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費出書找白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