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
作  者:舟自橫
類  別:散文小品
出  版: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863588405
裝  訂:平裝
定  價:NT$350
狀  態:未上架
書頁網址:http://www.elephantwhite.com.tw/ps/buybooks/item/5d19b56a-ea10-473c-b8a8-7158d348cc92

 

自序

尋找心靈的桃花源

離開職場,無事一身輕,想當「閒雲野鶴」,居處平淡,每天讀自己喜歡的書,也練練書法,像這樣讀書寫字,倏忽過了二年,但總覺得日子平淡,少了點什麼,每有一事無成的感覺,幾經思索,認為自己還可以更積極些,本著「我思故我在」,嚐試將自身經歷塗鴉一番,當時起願每月至少寫短文一篇,管它是故鄉呢喃還是心情故事,能寫多少就多少,如果可以就以《史記》字數作目標,五十一萬餘字,這樣過日子,轉眼已經五年。
二零一三到二零一八年,五年,寫最多的是心情故事,約百來篇,每篇少則千字,多則五千;另外還寫了許多旅行記趣,有在地,有國外,最多是大陸山河,再來就是一百多章的極短篇,像新詩又像散文,因文字長短不一,姑且以「長短句」稱之,算一算這些文字超過五十一萬字。期間,有人問:「他是不是詩人?」也有人戲稱:「文章可以集結出書了」。對於這等問答,我都一笑置之,經常回應:「閒來無事,自娛愚人」或「敲敲鍵盤動動腦筋,以免老人痴呆」,至於要不要出書,自己知道自己的程度,想都不敢想。
不是作家還能寫些文稿,只是砥礪自己而已。說來沒人相信,高中畢業前,自己除接觸課本知識外,從沒有接觸過中國四大奇書,更甭談古典文學,說來寒傖,父母目不識丁,家裡連一本讀物都沒有。小學讀過學校的圖書,國中看過幾本漫畫,一直到高中,聽聞人家聊起某人某作,我只是「鴨子聽雷」,說來可笑,在那集體「練功」的年代,我連金庸寫的武俠小說都沒接觸。身為農家子弟,每天忙於應付田草青青,那有閒工去「少年維特的煩惱」。一直到高中畢業才接觸文學,生平第一次買的書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後來又多了《紅樓夢》和《水滸傳》,那時候也接觸西洋文學,身居軍旅那段時間也認真看過幾本諾貝爾文學集。
求學期間能寫的就是作文,當時作文成績不錯,偶而也能寫出幾段佳句,讓老師在文旁圈註小紅圈。記得高一暑假,被喜歡畫小紅圈的國文老師推舉去參加學校的小說創作,待一整天關在教室裡,任自己天馬行空,就是寫不出小說來,一個人呆坐教室,看旁人奮筆疾書,心裡很不是滋味,最後是白卷一張,草草離開考場。對於寫作,過去沒經驗,現在沒技巧,能擠出幾千文字就不容易,那管它精不精到。
自己沒上過大學,當然不是科班出身,能寫些文字只是偶然,自己又沒認識太多典故,想作起文來就得多花時間,依自己能力去求全,一篇文章修了又修,改了又改,慢工出細活,才勉強擠出。只是寫著寫著也寫出樂趣,常因表述方法或角度不同,發現其中的奧妙,讓自己企躍不已,也因用字遣詞而難取捨,就像賈島「僧敲月下門」那樣,推敲出興味來,只是賈島有韓愈指點,我只能摸索。今年利用春節整理這些年的心情故事,將那些文字爬梳一番,去蕪存菁,刪除一些聱牙佶屈,留下幾篇敝掃自珍,然後編排列印,總計有百餘篇,並以「春去秋來」命名。年假兒子從日本回來,看我節日還在書房忙活,特地過來一探究竟,我玩笑地說:「這是老爸留給你的財產,如果不能當錢賣,就把它當柴燒」。
「春去秋來」,不是一年的時間變化,而是所有的歲月更迭,在那時間長河,個人的愛恨情愁和生活點滴都是,這裡沒有選擇記憶,只有盡情陳述。話說人的際遇不同,當然回憶就不一。小時候住鄉下能選擇的不多,只有四時更迭和莊稼輪替,但還是學習,而且認真吸收,對那段時間的農村生活,長大後回想起來,還是饒富趣味;至於長成後的反哺,能不能將生命淋漓發揮,那又是另一種命題。離開故鄉,人生精華全在軍中,那裡的年歲日復一日,和農村有著太多反差,一切盡在不言中。如今反思自己的生命過程,讓自己最深刻的還是童年,所以,能寫的回憶很多都是童年往事,交代一些自己和故鄉一起成長的故事。
那是怎樣的童年?如果我說那是時代的故事,一種蛻變年代,行嗎?也許有人不信。我曾經這樣形容自己的成長,說自己曾陪父母一起走過中古世紀,也和自己生養的孩子一起進入現代生活;自己就在中古和現代間擺盪,目睹這一時代的轉變。因此,能寫些回憶文字,捕捉故鄉的殘影,想表述那樣的生活。若說這是一本個人的回憶錄,其實也不盡然,因為裡面不僅有個人的生活寫實,還有很多人的背景故事,我們都一起參與,只是有的無名而已。
我的童年不一樣。自己曾經講述陳年往事給孩子們聽,他們聽了都訝然,一幅不相信的表情。其實這種生活,上一世紀很多人都經歷,尤其是四、五、六年級生,很多人的生活背景相似,所以記憶就重疊,對於那些人,看過這種故事多少會起共鳴,「於我心有戚戚焉」。至於是怎樣的過去讓人呢喃?那是因為這些人都有一片共同的「桃花源」。
我生活的那個村子是一個多種族社會,除了福閩、廣客,還有習慣刀耕火種的原住民,再加上後來的「外省人」。後來者具不同省分,南腔北調,一時都難聽懂;而當地原住民也不遑多讓,阿眉、泰雅、布農都有,還有平埔的葛瑪蘭和西拉雅,像是「民族大融爐」,儘管嘔啞嘲哳難為聽,但大家關係融洽,本地人、外省人都彌合到隔籬呼取盡餘杯的地步。
那裡四季常春,草木常綠,小河彎彎繞過村子,四境有好山好水,就像歌謠裡唱的「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美得莫名,美到無言,那裡的風景像圖畫,居處其間竟然會有無法勝收的心情。雖然那裡不時天搖地動,地牛翻身,但搖多、搖久就不在乎了,好像腳麻不能逃離現場,都麻木了;到了夏天,西太平洋形成的颱風有時路過有時干擾,颱風來臨,風和水肆虐也被視為常態。
不管地震還是颱風,那裡的村民都很能調適,屋子歪了,扶正就是,嚴重垮台,搭草寮就能安身,田裡的莊稼大不了重種就是,只要經過幾次新月,那裡就能復元到一如往常。生活在那裡的人,也沒有太多意識型態,那管「白色恐怖」或「藍綠對抗」,那裡的三姑六婆比較喜歡東家長西家短,村夫只在乎田裡的莊稼,當雉雊麥苗秀時,他們想的是自己的莊稼有沒有比鄰家強,到了晚上把酒話桑麻,揶揄誰長誰短,第二天就沒事,照樣下田拼搏。這樣的天地,生養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人,過著無拘無束的日子,那景況好像書中才有,就是文人形容的「桃花源」,我就居處在那樣的書裡。「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自己過往的生活,成就了人們刻意追尋的「桃花源」。
集結成的《春去秋來》就裝在活頁夾,看起來像本書,偶爾拿來翻閱,藉以安慰也能顯擺。己亥年元宵剛過,家族的長輩帶著孫子來訪,在家隨意用過午飯,坐在客廳裡泡荼閒聊,他問我退休後都作些什麼;我將書櫃裡那幾本活頁夾拿出,他隨意翻翻就問:「怎麼不出書?」我只是笑笑:「自費出書大概要十萬元左右。」他又看看桌上那幾本活頁,然後慢條斯理地說:「選幾篇去出書吧!那費用我來出。」這是長輩的好意,對我是無盡的鼓勵。
六十年前的己亥年,我剛出生,六十年後的己亥年,開春三月正是我的還曆元嬰,是個特別的日子。既然家族有人支助出書費用,我又何必自慚形穢,鄉下人能擠出十五、六萬文字也不容易,決定把五十二篇文稿拿來印製後分贈親友。出版這種書不是為增華自己,也不是想留名,更不為營利,正如前文所說都是同時代人,自己只是代筆而已。我相信看過這些文字的人,很多人會認為書裡的人物像誰,有時候自己彷彿就在情節裡,差一點從文字裡跳躍出來,既然有了移情作用,看書人也與作者無異,所以這本書不會印上作者的名字,而是以〈滁州西澗〉詩裡最後三個字「舟自橫」交代。
最後要說,如果您碰巧讀過這些文字,那我一定得聲明:這是一本拙樸的文集,書裡沒有高深學問,有的只是日常,寫我故鄉,寫出那片撫我育我的土地,表述童年,記一些苦中作樂的心情,當然還有心情隨筆,若能引起共鳴,那是彼此投合,只是野人獻曝,既表述得零碎又多些聒噪,可以茶餘飯後勉強湊合,若想從中獲取善知識,善信念,那就萬萬不能。

 

自序/尋找心靈的桃花源        4

一、春去秋來                12
二、赤腳走進學堂            23
三、打水泵浦                30
四、大旱望雲霓            34
五、電來了                43
六、浣紗溪                50
七、竹籬茅舍                55
八、田莊舊事                59
九、圍爐                    69
十、賣蕃藷                75
十一、甘蔗甜甜            83
十二、火車快飛            90
十三、船到金門                95
十四、故鄉的山山水水            104
十五、故鄉最美麗的風景            113
十六、「大同農場」二三事        120
十七、後山花蓮                129
十八、木瓜山下水常流            137
十九、花蓮溪慢慢流                142
二十、歲月迢遞草木情            148
二一、 小村的土地公廟            159
二二、原住民                    165
二三、從這裡彎轉北上就是故鄉    173
二四、母親的背影                178
二五、竹笠                    184
二六、花蓮西瓜                188
二七、修一只破甕種一缸荷花    193
二八、愛蓮說                197
二九、重翻舊書            202
三十、春耕                207
三一、起霧了                210
三二、窗外那棵吉野櫻        214
三三、青青梅子            218
三四、棉花                222
三五、蟬唱                226
三六、竹子                230
三七、空中花園            234
三八、武陵花塢            239
三九、翠峰湖                246
四十、來去惠蓀林場            250
四一、清明掃墓去                256
四二、台灣那條最長的縣道        264
四三、補豆                    272
四四、桃花源對上迦南地            277
四五、在洛陽橋                284
四六、做公工                    289
四七、有鳥來巢                295
四八、與海邂逅                301
四九、單車巡弋                307
五十、提筆寫大字                312
五一、香附子                    319
五二、寫我故鄉                325

附錄/賀田組開拓記念碑全文        33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費出書找白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