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書市望望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近頗為人知的一個關於自費出版的故事這麼寫道:
美國自由作家凱倫‧麥奎斯金(Karen McQuestion)女士花了將近10年都無法順利爭取到紐約的出版社替她出書,2009年7月,她決定透過Kindle自費出版。沒想到,這一試讓她的書《支離破碎的人生》(A Scattered Life)成為Kindle熱賣的電子書,好萊塢想把故事拍成電影,出版社想替她出紙本書,她的好幾本書緊接著要出版……

電子書加速「自費出版」擴張,全民出書時代來臨
事實上,在麥奎斯金之前,已經有不少自費出版者讓出版社跌破眼鏡。Kindle只是加速了這類作家的出頭,並且讓出版生態從「傳統」模式加速轉型到「非傳統」的自費出書模式。

自費出書找白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雖然陳德城及東芝文化仍未開始償還我們的數百萬積欠書款(其實已屬惡意積欠,甚至有可能是「聯合榨欺」,最新概況請參考「【陳德城‧東芝事件簿】給出版發行同業的短訊:東芝欠款進行式」),但由於我們努力經營品質與口碑,並不斷強化賣書的成效,今(2010)年以來,不過半年時間,出書與賣書的成績已快要超越去年一整年的成果,顯見大家對「自費出版」已有相當程度的認同,「自費出版」與「傳統出版」之間既競爭又互補的趨勢已然成形。

臺灣是華人世界中,出版最自由的國家。「自費出版」愈發達,出版自由度也愈高。
我們期望臺灣成為真正的出版自由國度,即便臺灣的人口不多,但只要出版人更積極把創意運用在提升閱讀風氣的思維方向上,政府多和出版業合作,相信臺灣人仍有可能成為華人世界最愛看書的地區。
從2007年起,出版發行業已經產生了新一波的關鍵性危機訊號,圖書出版發行界的制度性問題,以及業者彼此惡性欠款的狀況,讓出版界的體質惡化,讓書市的成長受到拖累。政府將資金投入出版數位化的方向,並未根本解決出版業的問題(聽說只要掛上「電子書」,多數申請計畫就會過關),我記得有某位資深出版人說,他的電子書免費下載的量是不小,但付費下載卻少得可憐,實體書賣得還比較好。
「電子書」在五年前還是「不遠的未來」,多數人都相信,現在已是「不遠的將來」,但這是否代表電子書將是拯救臺灣出版業的「萬靈丹」,無論是天真的或睿智的出版人,想法應該都還不至於這麼單純吧。有些政治人物或政府官員會說,簽了ECFA後,臺灣經濟就要開始「轉骨」、「轉大人」了,是否也陷入了一樣單純的想像?

自費出書找白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是美味誘人的蘋果日報,從2009年5月2日起推出了號稱超越所有書局公正性與客觀性的「暢銷小說排行榜」,在推出第二周時,據說參與調查的書店家數已達8735家,已佔有賣文學小說之普查書店總數9770家的8成9。
一個跨書店系統的暢銷小說排行榜……嗯,聽起來真的像是在造福讀者的一項創舉。以前中國時報「開卷」和聯合報「讀書人」做不起來的事,蘋果果然還是本領高強,率先以極高的達成率達陣了。
而在「8成9」旁邊看起來有點像在罰站的金石堂與誠品兩大主要書店系統,仍不準備加入這個遊戲。
做為一個讀者,我也覺得這個排行榜很好,至少感覺上公正性確實比書店系統自己擺的排行榜要高一些,好像這樣做滿有意義的。從另一方面來看,大家也可以從銷售數字來感嘆一下文學小說在市場上的可憐地位。譬如蘋果統計4/27到5/3期間的第一名小說是《暮○○○》(我不想錦上添花再替書打廣告了)這本翻譯小說,單周銷量是1898本,全台灣平均每天賣不到272本。共同名列第十的兩本小說當周則賣了347本,平均每天全台灣賣不到50本。
換言之,一本小說在全台灣(參加普查的8735家)書店每天只要能賣50本就有機會上榜。這個數字應該會讓台灣所有寫小說的人感到既悲(小說真沒市場)又喜(上榜好像沒想像中那麼難),不過更令台灣的文學創作者感到難過的應該是:上榜的十本小說,只有一本應該是因為在7-11銷售才因此拼進榜的中文創作小說。

自費出書找白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