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征臺始末》新書發表座談會 

征臺始末邀請函.jpg

 

時間:2018年5月27日(週日)下午2點到5點

地點: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B1)

主辦:世聯倉運文教基金會

承辦: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設計編印:白象文化

★現場限量贈書150本,依報到簽名順序,送完為止

●活動緣起:
眾所周知,甲午戰爭對台灣的歷史命運帶來深切影響,台島民眾對此殊變的象徵性反應,莫過於「台灣民主國」的發想。目前相關史料的記載,除了以日文撰寫的官方戰事檔案或個人出征日記,以及國際媒體的觀察報導之外,亦不乏台島人士的相關記錄。而1897年(明治30)以日文撰寫的《征台顛末》,作者香風外史(市毛淺太郎)乃日進堂書店少東。依序言之所述,「余放棄教育之務,甘願投身於此小書肆中」等文句,推之作者曾與教育界有些許淵緣,但為了編撰《征台顛末》,乃放棄原職而閉守於書齋,振筆疾書乙未征台史。理由有三,首先台灣乃近代日本領土外擴的初始之地;其二則是征台之役的慘絕景況乃近代初期所前所未聞的;其三是從日本的外交政略觀之,台灣乃形勝要害之地,能有効擁有此島,著實應該紀念與讚嘆。
市毛淺太郎鑑於世人多鍾情甲午戰役,卻無視於其後日軍之於蠻荒島嶼澎湖、台灣接收作業的險峻,乃旁徵博引相關資訊,意圖撰文詳述接收戰役的過程與功業。就文脈推知作者雖曾參與甲午合戰中的滿州戰役,但卻沒有機會親赴台、澎體驗接收戰役,以故乃完成大作《征台顛末》,除了滿足作者個人對甲午戰後乙未之役的好奇之外,亦使後輩能藉以緬懷先人篳路藍縷之艱辛。
該書可謂是不亞於官方版《日清戰史》,以「乙未之役」為中心,完整敘述1895年日方之於台島接收經緯的大作。而卷頭標註日本海軍軍旗圖騰,且於該書第一篇第二章,特意訴說7月23日乘艦凱旋歸國途中,對即將遠離中土之心情故事,由此推斷作者市毛淺太郎應該是日清甲午戰爭期間,因徵兵而被調遣為海軍兵員,亦得以參與並見證近代日本首次的對外征戰。市毛淺太郎對於自己有幸能參與如此曠古戰役,則以「回首即將揮別之神州大陸,目送已是習以為常的水域,試想自滿州歸返以後,終將忘情於此地的山川景物吧」!於書中留下無量感慨的字眼與文句。
《征台顛末》全書共分四篇,內容從接收台灣前的情勢概要開始,到台灣接收戰役的完成、開啟民政之序幕為止,把乙未割台之後,日方如何執行接收工作,鉅細靡遺地記錄成冊。若輔以其他相關史料比對,如《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志》、《石光真清の手記》、《軍醫森鷗外:統帥權と文學》、《台灣統治回顧談》、《興味の台灣史話》等,顯見《征台顛末》所記內容的確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憑性;以史料價值而論,相對於其他斷片、零星描述的相關史料,如藏於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的各類部隊戰鬥記錄、抑或是從征人員的日記與家書等,依歷史脈絡的完整性觀之,該書之內容不可不謂是略勝一籌。
「愛台灣」就是關心台灣的命運與前途。在1895年日人登陸台灣之前,台灣人就經歷過荷蘭與西班牙的殖民時期、鄭成功開啟的鄭氏王朝時期,及至清廷設立台灣府後的清治時期,台灣人面對的是不斷被翻弄的命運。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台灣人被以日本兵的身分徵派到南洋等地作戰;戰後日本撤離,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台灣人又被以中國兵的身分徵派參與國共內戰。一直到今日,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未定,仍無法真正地成為擁有「自我主體」的國家。如何能夠找回掌控台灣未來的船舵,還有更多值得我們去了解與探討的議題。這本《征臺始末》其實就是出自日人角度記載的「乙未戰爭」。在描寫日軍不得不透過出兵、增兵,歷經艱辛始得接收台灣的背後,滿是台灣住民守護家鄉,自發奮起、抵死拒日的血淚。
歷史的回顧與解讀需要更寬容與客觀的態度。今年(2018)適逢世聯倉運股份有限公司創業45週年及財團法人世聯倉運文教基金會創立20週年,在乙未戰後超過二甲子的今天,有幸出版這本《征臺始末》呈現給大眾,並結合長期耕耘台灣史的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協同發表,希望提供國人另一個回顧歷史的角度,透過日本軍節節逼進以至領有台灣的戰事過程,窺探當時台灣的處境與先民的遭遇。若本書對讀者在認識台灣或其它方面有任何一絲的助益,便是本基金會最大的安慰。
5/27下午誠摯邀請您一起來回顧這場改變臺灣命運的歷史紀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費出書找白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