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來釐清一些關於「自費出版」的刻板印象。


「自費出版」其實並不是一個新產物。
在出版成為一種產業──出版業──之前,大部份作品都是以「自費出版」的形態出現。
作者自己找人(印刷工、印刷廠)印書,自己校對,自己負擔印書成本,自己拿去送人拿去賣。
當出版業出現之後,作者開始等著出版社抱著錢來簽約,但仍然有些不受出版社青睞的作者自費請出版社出書,只是這筆「互惠交易」不會被公開。
出版業讓出書成為一種產業,出版社開始靠賣書賺錢,作者與社會大眾開始將出版視為一種特權:唯有出版設認為值得出版的書才能出版。
「出書」這樣的行為,從一種文化舉動,慢慢轉變為文化產業。出書的目的,也從單純的分享觀念與經驗,變成朝著暢銷、大賣的方向移動。
漸漸地,社會大眾開始接受一些錯誤的觀念,譬如:
1.你的作品若出版社看不上眼,那就表示你寫得不好,或者讀者不會喜歡看你的作品
2.出書一定要透過出版社
3.出版社才有能力出版有品質、有內涵的好書
然而,出版社跌破眼鏡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近也較知名的例子就是《哈利波特》(據說書稿曾被十多加出版社認為不值得出版而拒絕)。
有多少人可以在被十多間出版社拒絕後,仍堅持自己的作品值得一看?
老實說,出版社裡也只有一群編輯,既沒有先知和預言者,也沒有出過暢銷名著的作者,為何他們的眼光可以決定你的作品是否值得出版?!


小舖自從開始經營自費出版,就一直在努力修正大家對出版的舊觀念。
我們努力讓所有自費出版品,都和一般出版社的非自費出版品一樣,擁有極佳的品質和質感。
我們努力讓所有自費出版品,都和一般出版社的非自費出版品一樣,進得了任何書店販售。
最重要的是:你才是決定你的書是否值得出版的人!
小舖和其他出版社一樣,都只有建議的權力。
書有沒有市場,也只是作者需要考量的因素之一。
「值不值得出版」與「有沒有市場」並不是相同的問題。


除了修正舊觀念,我們也在創造新觀念。譬如:
小舖相信,作者應該瞭解作品的銷售情況,因此我們自行開發了「經銷資訊系統」,讓作者跟我們一樣,可以同步掌握書籍進退貨與銷售數字。(反之,一般出版社只會跟作者說賣得好不好,不會有數字化的系統銷售資訊給作者看)
小舖相信,出書後所產生的銷售利潤,絕大多數應歸於作者,而不是出版社。進一步延伸來說:出版社真正的工作,其實是提供出版服務,幫助作者出書和賺錢。作者不是出版社的搖錢樹,而是出版社的客戶。因此出版社應該盡可能提供給作者最佳化的出版策略,而不是一直在跟作者談版稅的%數。


其實,倘若你認為自己的作品會大受歡迎,那麼自費出版才是你的出版首選。
只要你還有點數字概念,就不難從下列的算試看出端倪。以菊十六開,176頁,定價180元為例:
出版社付你10%版稅的話,若一刷3000本都賣光,作者可得54000元。
自費出版的兩種方式計算如下:
(1)首刷先印1500本,再版加印1500本
首刷出版費用約8萬元,再版加印費用(只剩印刷費)約5萬元,經銷管理費約23000元,總經費約15萬3000元
(2)首刷就印3000本,出版經費約11萬,經銷管理費約23000元,總經費約13萬3000元
若3000本都賣光,作者可獲利(扣除以上出版與經銷總經費後)(1)約9萬元;(2)約11萬元。


差距不小吧!
那麼,幹嘛要自費出版?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很清楚吧。
(2007/9/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費出書找白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